今天行程多,早晨從馬公乘船→七美嶼→望安嶼(中餐自理)→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→馬公→金沙灘水上活動,分兩篇。
澎湖真的有三個太陽(天空+地上+海上),愈空礦紫外線愈強,曬一下下就快虛脫了,旅行社安排了大巴士,若是自由行租機車玩此行程,保證曬成人乾。
七美和望安有許多自然景觀和歷史,我喜歡聽導遊講故事,這些古績景觀若不知道典故,走馬看花很快就忘記了。
【七美人塚】
相傳明朝萬曆年間,七美島常有海盜上岸滋擾搶奪,某日當島上男人大多出海捕魚之際,又有一批海盜從七美南方登岸,大部分老弱村民見狀紛紛躲到山洞內躲避,有7名在山上作食的婦女因來不及躲藏而被海盜發現,這7個女子一路逃到七美人塚附近終究被海盜圍擄,為了保有貞節不受凌辱,於是退到井口後相偕跳井自盡,等海盜離去後村民來到井邊救人時已經回天乏術。
村民為了追念這七位貞節烈女於是土填井口為墓,說也奇怪,井口上竟然就長出了七株常年茂綠的樹種-香花樹。
遊客來七美人塚應該帶著虔誠而非嬉鬧的心情,尤其不要攀折香花樹的葉子,這是一種忌諱,以前有位日本男子在七美人塚遊玩時隨意摘攀了香花樹,回到日本就臥病不起,無法醫治,後來又千里迢迢來到七美人塚前祭拜謝罪,說也奇怪,病痛不藥而癒。七美人塚深埋的這7位女子可都是花娘(澎湖人稱未嫁而亡的女子為花娘),所以未婚男子來到七美人塚別太輕浮囉!
【大獅風景區】
海岸線連綿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奇觀,聯結著向東延伸入海的小海岬,讓該處海岸線顯得氣象萬千。
特異之造型和色調與四周白色浪花呈現對比更顯突出,增添幾分雄偉氣勢,其形如一隻蹲伏於海崖的石獅,在蒼勁海水、天際灰濛間眺望著無垠大海,大獅之名由此而來。
【龍埕】
為一段長達600公尺內曲、南向之凝灰岩與玄武岩互層的地形地質,並經過千百萬年的海蝕作用後形成平整的海蝕平台。
由於熔岩流在流動覆蓋過程受到營力互相擠壓後,形成動感十足的褶皺現象,加上不同種類的藻苔色澤強化褶皺曲線條紋的立體感。
由崖錐頂上俯瞰平台,可見綠、白、灰、褐之曲線蜿蜒其上,整體看來宛若一條翻騰在藍天碧海中的蟠龍,因此得名「龍埕」。
廣義的龍埕泛指該處三大片的連續海蝕平台而言,鄰近的小海蝕平台所在位置,猶如龍珠、龍頭,活靈活現,渾然生成。從高處往下望,因大浪拍擊平台邊激起之浪花,又彷彿白龍在浮游。
從大獅風景區觀景台可見收全景,亦可經由涼亭旁沿著海岸人工石階道前往另一觀景台欣賞。
循緩降鈄坡往下走,可抵達海蝕平台,可近距離觀察豆腐岩、壺穴等地質景觀。
【小臺灣】
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,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,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,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。
牛姆坪海灣內有數塊大小不一的海蝕平台,其中一塊狀似臺灣島外型,被稱為小臺灣。
小臺灣北側有一似向斜褶皺現象,軸線有一岩脈貫穿,岩脈由此向海底延伸。附近海岸都是由玄武岩、砂岩和珊瑚礁組成巨大礫石海灘,砂岩膠結度高,含有密集的貝殼化石。
鱷魚石
【七美燈塔】
七美嶼燈塔又稱為「南滬燈塔」,是澎湖群島最南端的燈塔,也是澎湖南方海域航行指標。
是澎湖90座島嶼中的第4大島,同時也是標高第二高的島嶼,海拔約66公尺,僅次於貓嶼,自古即是台灣海峽的要衝,也是兩岸人文移徙的中繼站之一。
塔身為白色,塔高8.3公尺,為鋼筋混凝土構造物,是日本人在台灣地區最後興建的一座燈塔。
此景點是車上導覽沒下車,想拍照得手腳快喔!
【望夫石】
七美嶼因島上男人捕魚工作危險艱辛,易生意外,早期曾有「寡婦之島」戲稱。
相傳在望夫石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,某日丈夫出海捕魚遲遲未歸,妻子隻身到岸邊等待郎君回航,日復一日,終不堪飢寒,香消玉殞。後人將她安葬於海邊,石岸竟風化成一婦人仰躺的形貌,包括頭髮、身軀、雙足及懷孕的小腹唯妙唯肖,望夫石的傳說於是不脛而走。
遊客休憩區有許多貝類裝飾,隨風起舞發出輕脆的自然樂章
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,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。
因造型浪漫,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,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。
雙心石滬是澎湖地區眾多石滬中,保留最完整的石滬,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,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石滬雙心形狀。
望安沒啥餐館,等食排了蠻久,大家熱到快中暑沒什麼胃口,簡單吃個炒麵就打發了。
望安【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】
潭門港旁不遠處,一座似海龜造型的建築,矗立於望安嶼的東南方。
進入館內,望安自然生態盡收眼底,也是最佳避暑勝地。
龜下蛋模型很生趣。
【花宅中社聚落】
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之一。
漢人300多年前移民到此,先民觀察地形,周圍山丘環繞,宛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(山仔尾頂)附近墾地築屋,因此名為「花宅」。
台灣光復後,以地理位置在望安鄉本島四個村落的中央,而更名為「中社」村。
這牆面身後有特別的東西「空棺木」,有點嚇人!
在花宅的古厝群中,最顯眼的莫過於曾家古厝其書卷造型的窗戶,像極微軟的註冊商標,還有紅磚裸砌成「曾」字型的窗櫺。
不鏽鋼S型掛勾真好用,還能曬魷魚。
聽完故事也餓了渴了,吃個澎湖特產黑糖粿喝個涼吧!
這黑糖粿像發糕馬來糕但口感更Q彈,黑糖健康不甜膩好吃。
準備返回馬公,坐在甲板第一排有海上雲霄飛車之快感,不暈船的人覺很好玩,精神都來了呢!
這張是返回馬公的船上補捉的,此行只能遠祧無法近觀有點可惜。
猶記二十年前畢旅,我曾親臨這片島嶼,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驚嘆有餘。
【桶盤嶼】
桶盤嶼全島均由玄武岩節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繞而成,柱狀節理發達,堪稱澎湖之最,素有澎湖的「黃石公園」美譽。
本島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都十分發達,原先都呈現六角或五角形,由於受到劇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,岩柱的稜角已呈現圓形狀,部分玄武岩柱頂端都已經風化成球狀。
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有玄武岩熔漿湧出所形成的同心圓熔岩出口,中央穹起的岩塊,有如一個蓮花台,稱為「蓮花座」,隨潮水的漲退循環顯沒,是澎湖極特殊的地形景觀。
交通部澎湖觀光局【資料參考】
http://www.penghu-nsa.gov.tw/user/main.aspx?Lang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