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捷運車廂上我喜歡用書籍來打發時間,最近總是攜帶“親子天下雜誌”,今看到一篇標題:從運動開始,找回孩子的學習力。

體育課和音樂、美術等,所謂的「藝能科」,我印象中體育課是最不被學校重視的,不是考科,感覺只是教育的配角,常借出時間給其他所謂重要的學科使用,或是在看影片,真不知運動和學習力有什麼相關,好奇心驅使我續看下去。

~整理內容和大家分享~

台灣對運動的「低重視度」,已經讓孩子的健康出現紅字,亞洲最胖、身高變矮,體能也落後鄰近國家。

動不夠,不僅威脅孩子的健康,更直接影響學習、情緒與生活。

最新大腦研究證明,運動是各種「學習病」的新處方,因為動得多,才學得好。因此學校的體育課,更不該是「一顆躲避球和一個哨子」就能搞定的「副科」,應透過身體的學習,教導孩子品格與思考。讓孩子變聰明、快樂、長高、學團隊合作的運動有哪些?

運動力增加腦力,提昇學習力,已經是近十年來大腦研究確認的「事實」。

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曾分享一項實驗:小學生只要每週慢跑兩次、每次三十分鐘,十二週後,她們的認知能力就比以前進步很多。

因為人在運動時會促進多巴胺(dopamine)、血清素(serotonin)和正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的分泌,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,會讓人情緒穩定、注意力集中。

「所以從大腦來看,要學生功課好,應該增加的是體育課,而不是補習。」

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的研究發現,小學四年級學生,因為動不夠,造成運動協調能力不足,達到臨床上「發展幸運動協調失常」的比率超過四成。這個數字是歐、美、日等國家的數倍。而國外研究發現,換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常有「發展幸運動協調失常」。因而推測,運動量不足,即可能是造成台灣過動兒比例偏高的主要肇因之一。

運動,各種「學習病」的新處方

親師擔心孩子在健康、學習、情緒、人際、品格等方面的種種問題,最新的共同解藥,就是運動。

好處一:運動提昇學習力--大腦的研究證明,鍛鍊身體的同時,也在鍛鍊大腦。可以「愈動愈聰明」的運動,如網球、桌球、羽球等,因球的落點多元,充分刺激腦神經,球員必須眼明手快,投入高度專注,分秒都在反應;想贏球必須有很快的決策速度,歸納對手打球習慣。

好處二:運動培養品格力--對自己,運動可以鍛鍊意志力與耐力。「運動教你如何競爭、反擊和獲得勝利,它是讓你建立信心最根本的方法。」美國女網名將大威廉斯分享。對他人,運動教會孩子團隊合作、溝通協調與運動家精神。在運動中,彼此分享建立友誼,從不同面向認識自己,體認到自己的極限。為了贏得比賽,必須和隊友溝通討論,想策略。學習如何面對成功、處理失敗的課題,學會知道,運動場上沒有永遠的成功。

好處三:運動幫助好情緒--早期研究指出,有氧運動具有轉移情緒的功用,可抒解壓力。近幾年研究發現,運動時大腦充滿了腦啡,可以減低疼痛並產生愉悅感。

「國中時期荷爾蒙分泌旺盛,運動會讓精神活絡,生活比較不煩悶,可以轉移情緒,對課業壓力舒緩也很有幫助。」

憂鬱症的研究也發現,運動幾乎在各個層面都能抵抗憂鬱,現許多精神科醫師甚至開始將運動加入治療項目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