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洋帶回了這份親職講座邀請卡,喜歡親職講座的我,總是盡可能參加,教養領域真的是無遠佛界,沒有一定的準則,教養過程遇到的問題更是千奇百怪,父母唯有透過學習才能改變。
常言道:『沒有教不會的孩子,只有不會教的老師。』
邀請的是人本教育基金會-黃祝明講師,讓人拭目以待。
↓會場佈置的很卡哇依,午后陽光普照,熱得讓人想躲進冷氣房,此時來聽講座,一舉兩得。
哇!還要立約ㄟ,看完約文有種說不出的感動。
↓人本教育基金會-黃祝明講師,除了專業生動的講述,實舉生活中或輔導的案例與大家分享。
談到教養,父母捫心自問,是否做到公平公正與一致性?
例:規定孩子得在餐桌上完成用餐,但有時會因不同人、事、物而無法達到一致性,在外用餐或趕時間時,對孩子的耐心相對減少,常顯現出不耐或斥責,這些不確定的標準會讓孩子無所適從。
當哥哥妹妹起爭吵互不相讓時,如何處理?
以往父母總會要大的讓小的,這種方式公平公正嗎?
我的方法是:
先抱抱安撫受傷弱勢的那一個,然後請他站在對方立場去假想,也許他心情不好、身體不舒服、不是故意這樣做...等,接著請弱勢一方先說:『沒關係,我原諒你,我們還是好朋友』,再轉向強勢一方勸導,強勢方有了台階下,自然能真心誠意的道歉,而不是在父母強權下,做出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歉。
您認為陪伴孩子,該重質還是重量?
多數家長會認為重質,量真的不重要嗎?沒有達到一定量能,如何掌握品質呢?不要執著於教養書籍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「I'm here for you」
當孩子需要你,你能成為他的後盾與支持。
當你接孩子下課時,見面第一句話是什麼呢?
『今天過得開不開心,快不快樂?』、『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啊!』、『功課做完了沒?』、『考試考了幾分?』
對孩子,請多說具有正向能量的言語。
除了陪伴,還要學習傾聽,當孩子下課時洋洋得意向你說著今天老師給了他一個禮物或讚美,不要漠視小小的榮耀,請給予適度的讚賞與肯定。
也許,你會擔心,過多的鼓勵和讚美未必是好事,養成孩子過度膨脹的心態。
差別在有沒有用對方法,對於讚美,請給予具體的陳述,少用形容詞。
例:你好漂亮喔!(請改說:這件洋裝的款式與顏色很適合妳、這雙鞋與這件洋裝搭配起來很有型..等)
你好棒喔!(請改說:這次考試你很努力,成績進步很多。或:這幅圖畫用色很大膽,展現出不同以往的風格)
檢視一下,當你陪伴孩子時,你們都說什麼?做什麼?
每天與孩子擁抱,睡前按摩、說故事是很棒的互動。
聊天,盡量單純的聊,不要隨意牽扯到課業,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,什麼都可以聊,培養孩子的觀察與表達能力很重要。
例:最近的油電雙漲有什麼感覺?對生活有哪些影響?該如何節能?
講座內容很精采,無法逐一列出,會後,我受益良多,做的好的部份,我會延續下去,不好的部份,學習修正自己,用對的方法。
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,家長透過交流,相互學習,才能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成長。